70后有存款80后有贷款90后有… 理财真的差很多,广泛的精确分析-2024/10/10_261.D
网络上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70后说,我们有存款;80后说,我们有贷款;90后说,我们有爸妈。
70、80、90后在理财上,真的有这么大的差别吗?近日,本微信公众号特地做了一个关于70、80、90后理财的网络小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大致能勾勒出70、80、90后在理财方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同样积极的财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对待理财的心态都比较健康。86%的70后、92.54%的80后和90.05%的90后都认为,理财能让财富稳健增值,实现财务目标。
选择“钱够用了,不需要理财”、“理财改变命运,一夜暴富”、“理财有投机成分,有风险,不安全”和“理财是有钱人才会考虑的问题”选项的人群,在三个年龄层中占比都不到10%。
70后、80后和90后的大部分人都会通过网络或阅读来了解理财资讯,从不主动了解的只是少数人。
专业咨询是长辈们的偏爱。50%的70后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求助,有同样举动的80后和90后只有38.1%和29.4%。愿意跑腿去参加讲座或培训的70后占25%,而有兴趣参与这类活动的80后和90后们仅17.2%和11.3%。
图1 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理财方面的知识
年纪越小越无所适从
然而大家还是在如何理财的问题上状况连连。最常见的问题是“期望投资却无从下手”。46%的70后、57.1%的80后和58.8%的90后都遇到了这个困扰,显然年龄越小在理财方法上越无所适从。
90后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被很多人评价为“游戏人生”。我们从调查显示,确实年龄越小的人群越容易对余额缺乏管理。有35.7%的90后对多余的钱不作规划,80后中也有31.3%的人有此习惯,而在70后当中只有22%会这样。
于是,落入月末或期末财务危机的情况也在年龄小的群体中比较高发,还未等到下一轮进账就先把手中“余粮”给啃光了。从数据看,只有16%的70后会遇到这个问题,80后和90后当中有高达31.3%和 39.4%的人面临这种境遇。
“姜还是老的辣”,27%的70后没有发生以上情况,而能做到这一点的80后和90后只有16.4%和11.3%。
图2 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80后靠贷款,90后靠爸妈?
在借钱问题上,70、80、90后的态度大体一致。70后当中有53%的人偶尔借钱,38%的人从未借钱,9%的人经常借钱。80后中62.7%偶尔借钱,经常借钱的只占3.4%。60.2%的90后偶尔借钱,经常借钱的占5.9%。
再来看看大家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借钱途径。有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是这样讲的:70后说,我们有存款;80后说,我们有贷款;90后说,我们有爸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图3 有没有借钱的经历
从数据来看,48%的70后会选择银行贷款,其次是信用卡贷款和向亲友借钱,都占20%。80后最喜欢的方式也是这三种,比例差不多,28.4%的人爱用信用卡贷款,27.6%的人爱用银行贷款,向亲友借钱的占23.9%。
然而,高达33.9%的90后最主要的借钱途径是向亲友伸手,常用信用卡贷款的占23.1%,选择向银行贷款的只有1.2%。90后“我们有爸妈”的说法似乎还真的有点道理。
图4 贷款的主要途径
而80后真是背着贷款的房奴吗?从开支项中“还房贷”一项的排序情况,我们也能看出,70后、80后和90后三代房贷压力区别。26%的70后把还房贷开支排在第一位,29.8%的80后把还房贷支出排在第一位,而在90后当中,这一比例只有8.6%。把还房贷开支排在最后一位(很可能没有房贷)的人数占比,70后是39%,80后是34.7%,90后是55.2%。
值得注意的是,花呗、京东白条等互联网借钱方式有着明显的年龄层差异,年纪越小的人群越喜欢互联网平台上的工具。21.3%的90后表示,主要贷款途径正是这些新兴产品;80后当中,这一比例为10.1%;至于70后,只有2%的人会去用这些产品。
年纪大的爱买保险
年轻人总给人“不管不顾”的感觉,对保险嗤之以鼻。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越有保障的意识。70后当中,41%的人多次购买商业保险,80后当中多次买保险的只有17.2%,会这么做的90后仅占3.6%。
图5 有没有购买商业保险的经历
曾经饱受舆论抨击的80后们现在年龄大多处于奔三或30岁出头,要么准备结婚生子,要么刚刚组建家庭,无论事业或者家庭都处在重要的成长期。80后们已经渐渐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但是从数据来看,80后对保障问题还不够重视。而同样身处“上在老下有小”围城里的70后们,家庭和事业已经步入稳定的上升期,平均收入也和80后拉开了差距,在保障性投入上游刃有余。
总的来说,70后主打稳健风格,90后新潮,80后则稍显“痛苦”。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似乎都与所谓的传说中的印象相去不远。
关于70、80、90后在投资、消费方面的不同之处,我们将在近期做连续的报道,敬请留意。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