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理财产品爆雷,你需要改变的是认知而不是盲目跟风,- 知乎小说官方网站
但凡投资,就没有绝对的安全,
哪怕收益不高,哪怕面对的是银行。
4.1%的理财也好意思爆雷?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上周末2020年金融圈最不可思议的雷爆了:
一款由鹏华基金旗下资管公司发行、工商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年化基准利率4.1%,门槛100万,规模40亿,锁定期6个月。这次被坑的又又又又是大户。。。
如今到期后,购买该理财产品的大户们却被告知产品出事了,无法如期兑付!
前者是中国十大基金公司之一,再加上宇宙行,都愣是没把持住风险,让最不该爆的雷在眼前炸了。
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这收益率,6个月锁定期内也就2%,跟余额宝有啥区别,还不说可能亏本。
风险等级是R3级别,属于中等风险,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投资目标增加了A级以上企业债(最高3A)和不超过30%的股票、外汇等高风险资产。
哪怕高风险投资全亏完,那也应该能拿回70%本金,但客户收到的处置方案之一是只兑付60%本金。另一方案是先还50%,剩下的一半明年再说。
也就是说,客户买了工行中等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了存满一年就赚4%的利息,现在却被告知40%的本金都亏没了。
银行理财不得刚性兑付,到底是提升了用户自负盈亏的风险意识,还是保护了银行的利益不受损失?
真把投资者当韭菜?
这年头,银行理财都能爆雷,还爆的这么诡异。
但要先明确的是,这里说的亏损≠爆雷,银行理财亏损早已屡见不鲜,截止今年6月底,已有391只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但基本都在5%以内,一半以上的亏损都不超过1%。
这些都属于合理范围,那些远远超出理财产品正常浮动区间的亏损才是爆雷,工行这次代销的理财产品就是典型,而且不明不白。
投资者想知道这钱到底怎么亏的,能不能给我看一下投后报告啊,财务中报啊。到底基金经理是谁,钱投向了哪里?
可是,不管是工行还是鹏华,都对此事缄口不提!
越看越不对劲。众所周知,我们在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对于产品的投资标的,一般产品都会有说明。这次的鹏华聚鑫系列,产品说明书是这么写的:
主要投资于现金、正回购、逆回购、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债券(含可交换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具有业绩比较基准的各类证券投资类资产管理计划(如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期货资产管理计划等)。
这不等于没说嘛!固收产品能亏出这么大的坑,投资者当然疑问了。你到底拿我的钱去做啥了?
投资者不乐意了,找鹏华、工行要投资报告。结果这两家,踢皮球的技术,比中国足球好多了!!!
工行表示,投资报告要找鹏华资管团队要,钱是鹏华在管。鹏华表示,报告只提供给代销团队,自己不接触客户,要找就找工行。
真把投资者当韭菜?
银行理财也不安全了
但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查遍了网上的资料,有多种说法,我觉得最可能有三种原因。
1)底层资产踩了海航的雷
底层资产就是这个项目的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底层资产,很可能是海航的债权。海航发生了什么,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耳闻吧?
短期6个月的产品,去买海航的债券。这基金经理的数学怕是体育老师教的。
海航集团的债务风险很大,近几年来的盲目扩张,导致了现金流出现流动性风险,还放了较大的杠杆。
在本次疫情的冲击下,盈利能力也在下降,目前,海航集团未到期的债券存量规模逾百亿。
2)产品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比较专业,简单理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发行期限超过1年的理财产品就很难卖。但是很多银行,比如需要一笔要投资两年的资金。他就发四次期限半年的产品。
在第一期要到期的时候,开始发第二期理财产品,用新投资者的钱去偿还老的投资者。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早晚有一天是盖不住的。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从业协会的备案信息,鹏华资管在协会备案的“聚鑫”系列产品合计多达28只,包括聚鑫1~25号,聚鑫A、聚鑫B和聚鑫C。而投资者购买的鹏华聚鑫1号资产管理计划早在2015年1月便完成备案,其他27只产品亦早在2017年7月19日前完成备案。
从备案时间看,产品也有可能存在着期限错配。
3)可能是个假集合产品
这个原因就更劲爆了。
这个模式涉及到专业知识多,一般人可能看不懂,我简单解释一下。可能这件事彻头彻尾就是工行一个人在玩的游戏。
什么是假集合,资管团队拿产品给银行代销,但是投资方向要听银行的建议。也就是说,从募集资金,到投资去向,都是银行一个人说了算。资管团队在里面,就是扮演一个通道的角色,拿点通道费走人。
所以你问鹏华要投资报告,他哪能给啊?
银行为什么要这样玩?核心原因:
1、通过银行体系外的业务,来提高盈利能力。都知道,体系内的监管是很严的。
2、万一遇到坏账,可以说这不是我银行导致的,保住了银行的声誉,最终大不了钱我来赔。
听到这里,工行为什么要积极兑付,你是不是有点明白了?
所以说,即便是大银行推荐给你的理财产品,也未必安全。既保本,流动性又好,收益还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去年招商银行代销的钱端理财产品暴雷,投资者损失14亿。今年中行原油宝事件,损失上百亿。而这次,买了一个正规的理财产品,收益只有4.1%,都会违约。
还能怎么办呢?
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认真的看说明书。不管是再大的机构,在底层资产说明里,不清不楚的,一定不要买。不懂的一定不能随便买!
而对于工行来说,这起事件肯定还没有结束,发生这样的丑闻,工行肯定亏大发了。对一家以资金安全为生命线的银行来说,客户流失是一定的,而且还是高净值客户。
40亿对宇宙行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哪怕最终证实了自己在这起案件中只是没有尽到尽调的责任,其名誉损失,只怕是400亿都下不来。搞的不好,谁还敢买工行的理财产品,谁还敢放心的买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