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航空报国!”——C919 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

  吴光辉的老家在汉阳县(今蔡甸区)。1960年2月7日,他出生于武昌某军工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喜欢摆弄电子元件,时常利用放学之后的时间给老乡们修收音机、钟表等,自己还组装了一台收音机。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1977年,17岁的吴光辉高中毕业,来到了汉阳县农村插队当知青。吴光辉当知青的生产队条件艰苦,他什么农活都干,还在公路、排灌站干过。那时的他只想好好劳动,争取成为一名拖拉机手。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吴光辉没有当成拖拉机手,而是踏上一段全新的征途。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爱才的生产队长鼓励他报名参考:“你下午4点过后就不用来了,好好看书复习,上了大学可以学更多的知识,可以开汽车、开火车,甚至还可以开飞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吴光辉白天出工,晚上赶到公社中学上辅导课,直至11月走进高考考场。

  1978年春,在与村民耍完花灯之后,他收到了来自南京航空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知书。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选择了飞机设计专业,走上了航空之路。

  1982年夏天,吴光辉大学毕业,尽管他有多种选择,但还是在毕业志愿书里表示希望自己能够被分配到飞机设计的一线单位工作。于是,他被分配到位于陕西的航空工业部603所总体室担任技术员,从此走上了航空报国之路。

  那个年代,研究所位置偏僻,从单位到西安要坐3个小时的汽车,一大早走,晚上才能回来。除了过年回家乡看望父母外,吴光辉基本不外出。除了春节探亲假,他也基本不休年假。后来,他在西安成了家,爱人是陕西人,也在603所工作,是飞机副总设计师,他们是一对并肩奋斗的航空伉俪。

  从2006年起,吴光辉先后担任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998型号总设计师、ARJ21型号总设计师、“998工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大型运输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等职务。2008年,中国商飞成立后,他又被任命为C919总设计师。在C919研发的过程中,吴光辉和他的研发团队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每天都在“闯关”升级。

  从2014年开始,每逢节假日,吴光辉会赶往湖北襄阳,到蔚蓝航校参加飞行员驾照培训。“懂得了怎么去飞行,才能设计出飞行员爱飞、旅客爱坐的好飞机。”这一年,吴光辉54岁,担任C919总设计师已有近7年时间。

  在航校,能一次性通过所有考试拿到“商照”的学员比例不高,吴光辉正是其中之一——由于只能在节假日断断续续地学习,整个考证过程花费了吴光辉两年时间。拿到“商照”那天,一向稳重的吴光辉笑得双眼眯成了缝,开心得像个孩子。

  按照惯例,C919设计了5套地面导航台信号接收器——在进近着陆(向机场方向下降接近)阶段,地面导航台会对飞机进行定位和测距,指引飞机准确前进。然而,吴光辉在实际飞行中发现,现在的飞机主要依靠卫星导航,已较少使用地面导航台。最终,两套设备撤下,首先就省下千万美元的初装更改费,其次是省下每套2万美元的设备费,为国家节约了真金白银——这样的精打细算,最终都转化为C919的市场竞争力。东航C919飞机交付的目录价格为9900万美元,而空客A320、波音B737的平均目录价格通常为1亿美元以上。

  C919自去年正式执飞以来,累计订单已突破1000架,“大飞机带动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其中有不少零部件来自武汉,吴光辉认为,一代飞机一代材料,没有好的材料就设计不了好的飞机,“希望把大飞机的这些材料在武汉孵化好,打造出材料创新联盟品牌”。尽管近50载光阴已逝,吴光辉对故乡依然充满眷恋,“武汉发展低空经济大有可为,我想为家乡出点力!”。如今,吴光辉已经就推动武汉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创新升级与业界展开交流,探讨共同打造低空经济领域高端创新平台和行业生态体系。(摘编自《武汉宣传》——《独家专访 | 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 大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我是从蔡甸走出去的武汉伢!”》)

上一篇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下一篇

9批国家药品集采见成效 质优价宜药进村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