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做强生物农业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培育发展生物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对于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农业发展在政策扶持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在生物育种领域,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并且选育推广节水小麦、高产优质水稻、宜机收玉米等突破性品种,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剪刀”效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覆盖率已达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已经实现了种源总体保障有力、风险可控。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等领域,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推广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化肥科学施用水平不断提升,农药施用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累计淘汰高毒高风险农药58种。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生物农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以及生物农业人才支撑不足等方面。对此,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多举措布局施策,推动农业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培育生物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新动能。

  加强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生物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培育生物农业“火花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调整优化生物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区域引领性科技创新中心,尽快实现新一代分子育种、人工智能育种、非粮生物质制糖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另一方面,出台配套支持措施,健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体系,激励企业深度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高效、顺畅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生物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生物农业产业链建设,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围绕生物农业的规模化主导产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各主体的有效引导,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链条、网络化服务体系和品牌化营销渠道,构建完整完备的生物农业全产业链。充分发挥生物农业龙头企业的“领航者”作用,借助相关政策引导,加大研发投入和标准化建设,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中小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并且促进数字化转型,共同推动生物农业产业链的拓展与升级。

  完善生物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全国人才资源库。优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机制,加大对生物农业领域研究和应用课题的资助力度,共建产业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吸引青年学生投身生物农业,培养未来生物农业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创新者和实践者。完善生物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机制,精准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构建全国生物农业人才资源库,为我国生物农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的收入、待遇和保障,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上一篇

助力“物畅其流” 海关总署启动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试点

下一篇

各地优化调整房地产措施 市场整体出现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