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丹麦0:1芬兰,球员埃里克森突然倒地后急救送医(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6月12日,丹麦广播电视台(DR)报道,欧洲杯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在比赛进行到42分钟时,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无球员接触的情况下,突然倒地。随后他被担架抬离离场,乘坐救护车离开。两队球员和裁判组陆续退场,上半场只踢了42分钟。
被担架谈下场时,有现场图片显示,埃里克森已经睁开眼睛清醒过来。随后,欧足联官方宣布消息,埃里克森状况稳定,已经被送到哥本哈根当地的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不久之后,欧足联宣布,在征得两队球员同意后,比赛恢复进行。
当地时间6月12日20时30分(北京时间6月13日2时30分)丹麦与芬兰的比赛重新进行。首先是进行上半场的最后4分钟,紧接着有5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然后是下半场比赛。
下半场,芬兰球员波赫扬帕洛头槌打入制胜球。随后,丹麦球员波尔森造点,赫伊别尔操刀主罚的点球被扑。
最终,丹麦0-1不敌芬兰。
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埃里克森接受心肺复苏#
丹麦球员埃里克森赛中发生心跳骤停,现场复苏成功
延期举行的2020年欧洲杯第二个比赛日就发生了不幸事件。
2021年6月12日,周六,在丹麦哥本哈根公园体育场的丹麦对阵芬兰的比赛进行到上半场42分钟时,丹麦队中场球星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并发生了抽搐。
距离埃里克森最近的几名球员和执法主裁判发现异常后立即呼救。
队医和现场的急救人员立刻冲入场内实施急救。
从现场情况看,急救人员不仅对埃里克森实施了心肺复苏,还使用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进行了心脏除颤处置。
经过大概13分钟的急救,埃里克森恢复了意识,复苏成功。
从现场流出的图片看,埃里克森被担架抬出球场时处在清醒状态,全程共经历约20分钟时间。
埃里克森被送到医院后一直保持清醒状态,并与球队进行了通话,鼓励队友继续完成比赛。
那么,在埃里克森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知道,有人突发倒地后,首先需要判断倒地原因是否是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跳骤停。
尽管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来说,这种判断并不容易。
但是,事发现场的急救人员都是有经验的医学急救专业人士,判断应该不会出错。
他们在第一时间实施了心肺复苏,意味着埃里克森应该是发生了心跳骤停。
尤其是,使用AEDs进行电击之前,仪器首先会显示倒地者的心电信息。
在医学上,心跳骤停可以可电除颤和不可电除颤的两种类型:
只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心室纤维颤动(室颤)才适应进行电除颤;相反,没有心电信号的“真正”的心跳骤停并不适用于电除颤。
既然急救人员对埃里克森进行了电除颤处置,进一步说明在埃里克森身上的确发生了心跳骤停。
埃里克森现场复苏的奥秘
尽管大多数人知道,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是拯救心跳骤停者生命的唯一手段。
但是,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远没有多数人想得那么高。
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心跳骤停发生在没有医学专业人士在场的医院外,复苏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事件被旁观者目击,并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尤其是及早进行心脏电除颤处置。
在这方面做得还算比较好的美国,每年大约发生40到45万起医院外心跳骤停事件,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比例在45%左右,最初复苏成功(恢复自主循环)率不到15%,能活着出院的生存率在10%左右。
世界上医疗服务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的英国,院外心跳骤停者接受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比例也在40到50%之间,每年大概有28000人,初始复苏成功率为25%,最终活着出院的不到10%,2011-2014年间的数字是7-8%。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生在具有最好紧急服务医院内的心跳骤停,尽管患者更多患有基础疾病,最终存活率却高达20-25%。
也就是说,发生在专业急救人员眼皮下的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是医院外心跳骤停的3倍。
而本次事件发生的丹麦又是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可以与之比肩的仅有同处在北欧的挪威、瑞典等极少数国家。
尤其是,从2001年开始在丹麦全国范围内推动旁观者实施的复苏努力(包括旁观者除颤)项目后,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率,AEDs普及率,旁观者实施的电除颤率,以及最终的生存率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据2017年发表的,2001年6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丹麦心脏骤停登记处记载的18688名首次发生医院外心跳骤停事件的分析发现:
所有18 688例院外心跳骤停事件,4783人(25.6%)发生在公共场所,13905人(74.4%)发生在家中。
在丹麦注册的AEDs从2007年的141个猛增到2012年的7800个。
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目击率、接受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事件,最终存活率也低得多。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跳骤停,旁观者除颤率从2001年的1.2%增加到15.3%;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没有改变,都是1.3%。
相应的,在公共场的心跳骤停,所接受旁观者除颤后30天存活率从2001的8.3%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的57.5%;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从2001年的0%提高到 2012年的25.6%。
当然,现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仅仅是争取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基础,医学上称为基础生命支持。
最终的生存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活着到达医院后进一步救治,医学上称为高级生命支持的治疗。
比如,仅就2012年来说,丹麦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跳骤停现场接受目击者电除颤到达医院的生存率为56.4%,没有接受电除颤的为25.1%;发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分别为37.2%和12.6%。到达医院时总体生存率为16%。
而最终的30天生存率分别为46.9%,14.9%;19.7%,4.8%;以及7.9%。
意味着即使初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可以活着到达医院,其中的约半数人最终仍难免一死。
在很多人看来,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并不困难,随便按几下就可以就一个人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国内这种误解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媒体上的报道往往把一些根本必需救治就可以自行缓解的晕厥(一过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性意识障碍)当成心跳骤停加以宣传——这也是掐人中能救人的奥秘。
而埃里克森的心跳骤停发生在万众瞩目的足球赛场上,事发后在场的有经验的急救人员在第一分钟内就实施了专业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救治,这几乎相当于发生在医院内的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自然要高得多。
加之,埃里克森的心跳骤停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发作诱发,这一点从复苏成功后埃里克森状态一直保持稳定足以说明。
而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的(年仅29岁)的“健康人”的心跳骤停,只要救治及时,复苏成功率非常高,而且不会遗留永久性脑损伤的后遗症。
因此,只要接受近一步检查,明确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安置心脏起搏器,埃里克森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活,甚至有望重回赛场。
埃里克森得以活命或许与事发在丹麦有关
当然,即使是年轻体壮的专业运动员,发生在“理应”有专业急救人员在场的赛场或训练场上的心跳骤停也未必能复苏成功。
比如,著名的维维安·福事件,2003年,在国际足联联合会杯的半决赛中,。效力于英超曼城队的喀麦隆队球员维维安福在球场突然倒地,虽经救治仍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如果救治不专业,复苏成功的机会更低。
比如,2017年6月,效力于中甲球队北京北控的科特迪瓦外援蒂奥特在训练中突然倒地。
俱乐部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抢救”,这种不专业的做法实际上葬送了蒂奥特最后的生存机会。
而埃里克森得以现场复苏成功,或许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事发在全国性心肺复苏做得最好的丹麦,或许是埃里克森得以死里逃生的一种“幸运”因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