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康复科普)

关键词:康复景观 景观设计 医疗机构 概念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关注的升温,康复景观这一与之相关的概念也受到了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对具有康复作用的景观的相关研究在上世纪末才刚刚兴起,理论和实践都还在实验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体系,这导致Healing or Therapeutic Landscape、Healing Garden、Therapeutic Garden等相关概念定义不明确,存在一定的混用滥用现象。国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晚于国外,加之理解和翻译等问题,名称的混用滥用现象就更为普遍,所以本文从对该领域概念的剖析入手,明确了康复景观的名称、定义及研究范围,并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对目前康复景观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康复景观的概念

康复景观的名称确立

对于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名称的确立至关总要,Healing or Therapeutic Landscape在国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已发展为国际景观设计领域重要的分支之一。而在国内相关研究虽然也已经开始,但使用的名称略显混杂,如康复景观、医疗景观、康复园林、医疗园林、益康景观、康健景观、健康景观等,一定程度上给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系统回顾,本文认为相关研究领域应选用康复景观作为其名称,理由如下:

康复,而不是医疗、治疗、益康、康健、健康、保健。Heal有康复、重获健康、治疗、愈合之意,在这里Healing指可以降低痛苦、缓解压力、增进健康,同时具有名词和形容词之意。Therapeutic意为医疗的、治疗的,有益健康的。“康”即安宁、无病,“复”即还原、使如前,“康复”为恢复健康之意,对应于Healing和Therapeutic的含义,且在中文语境下比医疗、治疗的意义都更加积极。而益康、康健、健康等词所涵盖的意义过于宽泛,不能与普通景观区分开,容易造成相关概念的误用和滥用,且未能准确表达此类景观的帮助使用者由非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回复的意义。

景观,而不是花园、园林。景观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Healing or Therapeutic Landscape所包含的范围广泛,不仅是物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也包含了森林山地等宏观尺度的景观类型,美国国家公园之父John Muir在《Our National Parks》就曾写到:

“Climb the mountains and ger their good tidings. Nature's peace will flow into you as sunshine flows into trees. The winds blow their own freshness into you and the storms their energy, while cares drop off like autumn leaves.”

可见,康复景观在很多方面已超出了一般花园和园林所能涵盖的范围,而近年来大热的康复花园或治疗花园 (Healing or Therapeutic Garden)都应是是康复景观研究范围的组成部分。

康复景观的定义

确立康复景观的名称有益与在国际相对成熟的研究背景下对康复景观进行探讨,明确其含义。本文在《Therapeutic Landscape: The Dynamic Between Place and Wellness》一书中对康复景观的论述的基础上,对康复景观定义如下:一种和康复或治疗有关的景观类型;一种场所,与康复或治疗相关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依托于此;是以帮助人们恢复身体、精神和心灵的健康为目的的景观。

康复景观的分类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为康复景观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这些康复景观经行分类,有助于研究人员和规划师设计师更深入细致的对康复景观进行研究和实践。按场地位置,可分为医疗机构附属康复景观,养老机构中的康复景观,公园中的康复景观,居住区中的康复景观,特殊学校中的康复景观。按主要功能,可分为冥想花园,感官花园,园艺疗法花园,纪念景观,治疗景观,疗养景观。按适用人群,可分为儿童康复景观,老年人康复景观,残疾人康复景观,观各类伤病患者的康复景观。按参与方式,可分为观赏型康复景观,体验型康复景观,参与型康景观。(Marcus & Barnes, 1999; 王晓博,2012)

康复景观的主要研究方向

自然元素对人健康的影响

这类研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受到压力后的恢复状况。如对测试者施加一个压力,在让其观看室外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医疗仪器记录被测试者的生理变化(如血压,脉搏,脑波等),研究他们从压力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速度快慢、持续时间、景观偏好等(如Ulrich, 1981,1984,1991; Hartig, 1991,1993)。Roger Ulrich和Terry Hartig等人在这个领域的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表明在观看自然景色或或使用自然景观后,测试者从压力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速度更快,健康状况得到了提升。这类研究是户外空间的潜在益处相关研究中最主要的部分,帮助人们了解康复景观可能为健康带来的益处。

人们心中理想的康复空间探寻

这类研究通过对参与人员自我报告的研究,同样证明了在压力和非压力状态下自然元素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一项关于154名位于五处不同地方的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在面对压力、沮丧或失落的情况时,71%的人选择去与自然相关的环境中去寻求慰藉和减缓压力(Francis & Marcus, 1992)。另一项研究让300名受试者回忆他们在无助、受伤、痛苦等状态下的时间地点,借此来勾勒出一种可能具有治愈效果的环境特征,结果是所有的此类环境够包含有自然因素在其中(Olds, 1985)。

康复景观的使用状况评价

使用状况评价(POE)的概念在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诞生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成熟期,在九十年代进入了多元发展期(Preiser 等,1988),开始应用于康复景观的研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包括:Marcus等人对旧金山湾区的四所医疗机构的研究(Marcus,Barnes,1995);Whitehouse等人对圣地亚哥儿童医院花园的研究(Whitehouse等,1999);Perkins对加拿大一所精神病院花园的研究(Perkinse,1999);Singleton对威尔士两所小型社区医院花园的研究(Singleton,1994)等,这些研究开启了康复景观使用状况评价的序幕。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使用状况评价的实践以及方法日趋成熟,对康复景观使用状况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成熟期,涌现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Sherman等人对一所儿童癌症中心的研究;Bergeman对Rosecrance药物滥用治疗中心的研究(Bergeman,2012);Davis对Fort Sanders医院康复中心花园的研究(Davis,2002);Heath对加拿大阿兹海默综合症医疗机构的研究(Heath, 2004)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花园环境是如何影响使用者的都有重要价值。

小结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医疗机构进行建设和改造,景观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必然会对总体医疗环境和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影响。通过康复景观的研究,景观和医疗将有机会通力合作,在避免不利因素的前提下,使景观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俞孔坚,李迪华. 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王晓博. 以医疗机构外部环境为重点的康复性景观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2

CC Marcus, M Barnes. Healing gardens: Therapeutic benefits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M]. 1999

John Muir. Our National Parks[M]. 1901: 51

Allison Williams. Therapeutic Landscapes (Geographies of Health)[M]. Ashgate Pub Co. 2008. Cited by Wangxiaobo,2012.

Preiser W F E, Rabinowitz H Z, White E T.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88: 36-42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计划过程中,脑卒中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要想取得全面康复,身体情况、精神面貌等都能正常进行活动,就必须要经过脑卒中康复护理。只有通过专业人员的康复护理和功能促进护理,紧密配合治疗,脑卒中患者才能尽快恢复健康。在临床工作中,神经内科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的认知。找出这些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更有利于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五十名神经内科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他们的工作现状。

二、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研究过程的具体介绍

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并由相关学科康复医学科的两名教授、三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两名康复科护士等共同设计完成调查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在前期,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先对三十名相关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前期调查,然后对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删改和完善。最终确定的调查问卷中,包括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概念、相关的临床护理的概念、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佳时间和方法等。在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中,都有了解、不了解、不确定三个级别的评价。最终的调查问卷的设计由参加本次研究的两名康复科护士完成。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的五十五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五十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总结得出结论。

三、 通过调查对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讨论和正确认识

第一,与临床护理相比,脑卒中康复护理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护理理念。脑卒中康复护理是遵循患者身体条件的条件下,通过规范的训练,对患者进行的一种“自我护理”,即使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使患者参与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护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减少对患者的提携和帮助,最终逐步实现患者的自我照顾,使其能独立生活。同时,还要在护理过程中,不但要耐心引导患者、鼓励患者和帮助患者,还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使其真正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在即使没有专业护工的时候,也能部分或全部做到生活自理,最终适应新生活或重返社会。

在本次调查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内容和治疗措施也不能明确的表达,而对于脑卒中康复护理进行到什么程度的判断标准也不尽清晰。最终导致脑卒中护理工作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只相当于临床护理发挥的作用。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自我护理”缺乏清晰的认识,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一般停留在帮代护理的基础模式上,通常只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例如进食、洗漱、更衣、翻身等。这种护理模式陈旧,且患者不能很好的参与到其中,护工人员帮代的越多,患者就越难以提高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二,在对于何时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问题上得出结论,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应该早点进行。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只要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继续恶化,最好在四十八小时之后开始脑卒中康复治疗工作。目前医学界对脑卒中康复的最佳时间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本次调查显示,只有少数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认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明显认识不到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使脑卒中康复护理不能尽早实现。那么脑卒中康复护理为何不能尽早入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脑卒中是急症,如果是急性期,患者的病情较严重,这时,治疗和护理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其他的并发症,从而不能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其次,护理人员在数量上不足,导致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不能早期介入。最后,由于护理人员认识的误区,他们并不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目的。脑卒中康复护理工作的早期介入既要改善患者肢体运动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要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继发性残疾。脑卒中康复护理早期的介入,是脑卒中现代康复的特征。一些研究报道得出,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越早,综合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整体的治疗疗效就越好。同时,早期就开始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患者,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此,要想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就要尽早介入脑卒中康复治护理。

第三,要想脑卒中康复护理发挥良好的作用,还需要加强闹注重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百分之六七十的护理人员对脑卒中疾病的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多,当对偏瘫常见的异常模式、痉挛模式和抗痉挛模式、肢体摆放的护理、肩关节、头部保护等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明确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时刻关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新动态;定期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内容的讲座,使护理人员认识和了解头部的摆放、肩关节保护、翻身、转移等康复护理的技术和方法;指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的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通过现代媒体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宣传,尽可能多的让患者及其家属也了解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做好监督,定期评价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质量,一最快的促进患者肢体能力和精神的恢复。

第四,医院要为脑卒中康复护理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由于脑卒中疾病大多是突况,只有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才能挽回损失,因此,大多数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都认同,早期的康复护理工作最适合在医院进行。由于人们认识的误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脑卒中患者不需要特殊环境,只有少数人认为脑卒中患者需要特殊环境,例如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等。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识到,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房有经过特别培训的医生、护士和诊疗师,他们都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不但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还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因此,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建议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适合康复护理,就应该将其移至专门的对方,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工作。专门的护理机构有专业医疗器械和设施,便利患者最大限度的进行日常生活的各种作业,这种特殊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年龄16~79岁;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①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质性研究[1]的基础上,拟定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问卷一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调查表,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统计得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需求程度越高;问卷二为子项目调查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维度包括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尊重爱护康复患者、服务意识及责任心3个子项目;理论水平包括康复护理理论、康复专科知识拓展2个子项目;技术水平包括康复护理实践考核、康复治疗前护理评估、康复治疗后护理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带教能力、心理辅导能力6个子项目;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子项目;专业发展能力包括患者满意度、临床科研能力2个子项目。18个子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可以多选,结果统计每个子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

1.2.2调查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成员发放问卷,如有疑问,由发放问卷人员当场解释,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认知情况(表1)康复患者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核心能力各项期望程度的选择情况(表2)

2.3其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地域、ADL自理能力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期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军人高于地方患者(F=5.68,P=0.02;F=4.09,P=0.03;F=5.70,P=0.02);不同年龄患者对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的重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3;F=3.46,P=0.0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P=0.02;F=3.50,P=0.02)。

3讨论

3.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程度差异性分析本调查显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中,协调沟通能力选择最多为221例次,占86.33%,说明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患者高度需求,也是融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康复氛围的基础,而且沟通中的互动使护患之间互补、互谅,减少护患纠纷,后续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2]。这与兰美娟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对尊重爱护康复患者选择占75.00%,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选择占73.44%。分析认为住院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自理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康复效果期望值高,护士的尊重与关爱,可建立患者康复自信心。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需求程度,说明专业技能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康复治疗前的身心准备及治疗后出现的问题解决,是减轻患者痛苦、最好发挥康复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康复护理研究对推动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徐少波等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5]。本体系专业发展能力子项目中,纳入了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次数为最低,分别为23.83%和17.58%。分析原因,从患者角度看,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比较抽象,与患者康复没有直接关系;尤其科研选择,与专家意见差异较大,说明专家更多重视的是专科护士特有的分析、推理、创新等能力对患者的影响,而患者关注的是康复护理效果,通过直觉作出选择,两者差异并不冲突。患者对科研选择多于评判性思维,可能是由于康复中心最近几年科研意识较强,成果较多,又被评为“全军研究型科室”,各项宣传报道、接待参观学习团队较多,且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病例讨论与会诊查房等行为对患者有直接的影响。

3.2康复患者一般资料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有差异。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期望有差异,军人患者高于地方患者,分析认为一是该项目描述比较抽象,二是二者对条目内涵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同,地方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费用等真实体验,而军人患者除了目前康复效果的需求,还会考虑专科治疗护理效果的间接、长远影响,对军队康复学科发展及护士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对于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兰美娟等[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与医务人员交流期望,且年龄越大期望值越高。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护士的沟通交流和尊重爱护期望越高;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缺少信息来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较弱,对关爱、尊重以及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有关系。良好的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6]。在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5]。创伤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残疾者往往会有自卑感,所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显得格外重要[4]。专科护士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可促使康复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体现生命价值。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专科护士法律知识与伦理要求也高,认为这与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患者对护士病区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第5位)与专家意见(第18位)差异较大,分析认为二者关注角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除了对康复治疗护理需求外,对住院舒适度、生活方便度、住院环境等要求较多;而专家关注的是护士在康复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4小结

目前,国际上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上没有统一概念,但都关注了核心能力的多元性,在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态度、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求,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关爱、伦理、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界也存在不同见解,专家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6]。本研究调查的核心能力项目,是由我院康复中心依据国内外康复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构建,通过函询我国军队和地方康复机构管理者和相关学术专家形成的核心能力体系标准,不等于康复患者对护士的能力期望。通过对住院康复患者调查得出结论,康复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应急处置能力、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实践考核、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前后护理评估、康复专科知识拓展、康复护理理论、法律知识与伦理、带教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加强要素,从而提升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静,薛蓓蕾,马修堂,等.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杂志,2014,31(11):29-31.

[2]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兰美娟,孟羽飞,王淑卿.患者对护士执业能力期望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78-880.

[4]郑彩云,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4.

[5]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了解市场 把握现状 引领需求是根本

我们经过对市场调查获悉:从80年代开始我国糖尿病的治疗的临床治疗开始,15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从80年代中期的600万人,增长到2003年的将近5000万人,且每年都以120万人的速度增长,为什么中国的糖尿病人会越治越多?

中国糖尿病现状:三高!三低!

中国糖尿病存在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危害极大,因此糖尿病治疗需要专业的康复援助,但是中国目前的糖尿病治疗却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现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得不到专业指导,且陷入单一药物治疗的误区,结果病情越治越重,中国的糖尿病人越治越多!

中国糖尿病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中国却是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较低的科研水平使糖尿病持续高发,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人久治不愈,我们投入巨资用于糖尿病科研,如资助向红丁、林兰等糖尿病专家的科研工作,期望能在中国研发出对中国人更科学有效的糖尿病康复科技,专家的科研成果也将用于支持我们的康复中心,支持我们的会员康复。

我们枫叶正红还投入大量的资金在中国建立糖尿病康复中心,目前枫叶正红已在中国建立近五十家自营或加盟康复中心,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在建立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中心的过程中,其实除了加盟商投入一定资金外,枫叶正红也投入了较大资金,如CRA系统的开发,康复体系的建立,其他康复软件的开发,对加盟康复中心的人员培训,以及大型的活动支持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枫叶正红投入的资金其实比加盟商还要多。我们将在2008年在全国建立近1000家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中心,整体投资将超过6000万元。

我们还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在药物的研发上,枫叶正红的所运用的红小球疗法的药物,是全世界最好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枫叶正红支持制药厂的药品研发,而制药厂给枫叶正红的价格就相对较低,加盟商从枫叶正红提的药物,其实枫叶正红都是在贴钱的,我们枫叶正红的目的是让投资者赚到钱,让更多的糖尿病人康复,真正把事业做大,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全球基金援助支持,形成良性循环,真正的让更多的糖尿病人康复起来。

全球糖尿病康复联盟全球唯一执行机构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联盟采用全球推广的"五小球综合疗 法",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检测疗法、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以系统的综合疗法全面的把握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出的科学康复的《个人康复计划书》,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保证患者康复。在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全球36个国家,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联盟已使500万会员得到康复。

品牌定位准确  文化内涵是前提

当今有许多保健品能够风靡市场,最重要的是品牌的价值。枫叶正红是全球极为少数的公益性糖尿病康复组织。枫叶正红目前已在全球糖尿病康复联盟及多家健康基金的支持下,已在全球建立糖尿病康复中心连锁组织,已援助全球甚多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中小品牌的操盘者采用过度开采市场的营销方法,导致市场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急,许多产品夸大功效,利用概念炒作等手法,使消费者失去了最根本的信任,市场推广非常艰难。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之外,自传美机构合作开始后双方建立了17人的枫叶正红营销专案小组,小组采用独特的基因营销法为枫叶正红升级营销展开部署,传美机构在前期品牌诊断提出枫叶正红在市场运作上的几点,在营销合作开始后,针对枫叶正红原来的店面营销,提出了升级营销概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枫叶正红如何进行品牌升级的营销策略,使机构一出炉就深受市场热宠。

枫叶正红能够在宣传保健品上定位,明确自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药品,而是属于保健品的范畴。其次应强调自己是能起到保健作用的,又能够很好地康复糖尿病的一种保健品。使消费者在能够轻松地服用枫叶正红后,能够很好地康复糖尿病的同时,还能达到普遍意义上保健效果。不至于在消费者心里产生心理忌讳,会不会起什么副作用或者是其它的对身体有影响。曾有厂家以餐饮渠道推出高价位的一种保健品,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而我们传美机构的枫叶正红则是以自己的品牌自我定位。

枫叶正红品牌命名: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中心。

品牌风格定位:大气、专业、国际、公益、健康、快乐。

枫叶正红品牌功能定位:康复糖尿病患者和提供让更多人参与、帮助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平台。品牌概念设定:五小球疗法。

品牌营销壁垒设定:全球糖尿病康复联盟中华区唯一品牌。

核心竞争力:专业、国际、公益的机构营销模式。

企业使命:让中国5000万糖尿病患者康复起来。

品牌模式选择:综合性单一品牌即以“枫叶正红”为单一品牌,产品类别多元化发展的路线,首推“枫叶正红”品牌,产品以立平胶囊为主,再加以丰富产品类别。可同时不断开发“枫叶正红”品牌旗下的其他产品,如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品和饮品等等,共同将“枫叶正红”品牌丰富起来,以谋求“枫叶正红”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品牌远景设立:做中国区最大、最专业、最正规的糖尿病康复联盟机构!

枫叶正红品牌理念:加入枫叶正红,让更多糖尿病患者康复起来!枫叶正红品牌哲学友爱互助,健康你我他。

枫叶正红品牌精神:积极的心态,创造更大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的这样一个大的品牌资源的管理,就扩大了我们枫叶正红的消费面。

所以一种产品要想做大,做强,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一种产品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的致命点。

营销模式创新 差异路线是法宝

枫叶正红作为糖尿病康复机构综合治疗的典范,我们组建了枫叶正红800专线及专家团队建设方案,以全国机构连锁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战略规划已经全面启动,在全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和药企还在糖尿病单一治疗领域里奋力拼杀时,糖尿病综合治疗——五小球疗法已经在枫叶正红的呼吁下在全国铺展开来。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亟待扩大的知名度让企业呼唤一种更新更快捷的宣传方式和 辅助运营方式的到来。

根据这一形式我们对所组建的方案进行了整体部门的画分:专线策划部、 专线管理部、专线执行部、接待部、咨询部、专线顾问部、专线信息部、及完善的专业流程。这样就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更系统的服务,也是我们枫叶正红在市场上发展的垫脚石!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作为市场制胜的营销模式,必须在传统模式上升级。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民族,所以一切具备优势的产品与服务,都不可避免地遇到成本竞争、差异化竞争两大模式的围追堵截。对于枫叶正红,由于品牌运营总裁贾总拥有多年健康产业运营经验,非常懂得应用业内成功的运营模式,比如会议营销、店面营销、社区营销,但对于枫叶正红来说,它更需要自己系统的营销战略,以及来自市场一线的系统营销创新组合,完成营销理论在高度上的统一性,造就属于自己的营销法,在枫叶正红事业的推广中,再进行变化,能兼有创新性和实效性,才能够成功推广枫叶正红事业。

服务凸显人性 树立口碑是关键

市场营销对于保健品销售而言,只是一个无形的载体,“服务”才是真正让它充满生机的利器。这才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维系忠诚度、促进美誉度的重要纽带。

枫叶正红品牌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机构是一家专业的国际化糖尿病康复机构。她秉承了国际上通行的药物、饮食、检测、运动、心理这五小球疗法,是为了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枫叶正红的指导下康复!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枫叶正红的强力援助,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枫叶正红的专业、国际、和公益服务,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认识并了解枫叶正红。来提高专线知名度,扩大专线影响(可通过机构网站、广告宣传等形式).另一种推广又根据本土化特色。推出了一套更加完善有效、因人而异、辩症施治的治疗方式,并采用多种形式,通过综合手段为糖尿病病友终身服务,以最终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全面康复。

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机构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从几家到几十家,再到几百家,从一个城市到几十个城市,这是每一个枫叶正红人前进的不竭动力。枫叶正红人坚守着“用心于病,服务于人”的专业理念,高举起“让中国4000万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大旗,用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服务、国际化的治疗方法和公益性的运作理念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营造一个安心、放心、温心、贴心,属于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家园和精神家园。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机构秉承全球糖尿病康复联盟的公益理念,为患者提供一系列免费服务:用国际上最先进,最精确的仪器为患者免费测量血糖和血压。糖尿病专家免费解答患者的有关各种病理及日常方面的疑问。免费提供全方位的上门诊测,解疑,指导,用药等多项服务。对于会员患者,中心将对其病情进行免费跟踪观察,提供治疗建议。只需填一张表就可成为枫叶正红糖尿病康复机构的一名正式会员,免费享受一切针对会员的优厚待遇。通过这种与消费者互动的形式,既拉进了与消费者的距离,更提升了品牌的公益性和美誉度。

“枫叶正红”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服务都会尽心竭力,用“枫叶正红”的治疗理念、治疗体系以及结合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康复方法服务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使其恢复健康。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对各种障碍具有很好的效果,如脑卒中及脑外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吞咽构音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肢体痉挛;脊髓损伤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障碍、肢体痉挛;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3]。因此中医康复疗法与现代康复疗法结合,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界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中医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尽管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的数据和综合医院康复科对治疗师数目的规定,截至2010年7月,全国综合医院所需要治疗师约8万人。而目前从事康复治疗的总人数大约1万人。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仍存在着人才缺少的局面。中医康复是康复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学科设计上看,中医康复本科专科设计几乎寥寥无几,更加凸显从事中医康复人员的匮乏。

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的区别主要在于中医在关注患者康复时对障碍的观察较宏观;而现代医学则对障碍的观察细微并且定量,疗法多样,康复理论系统和规范。两者各有优势,将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中医康复的教育中融入现代的康复理念和评定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中西医康复相结合是中医康复教育的一个方法。中医康复教育的对象是在职中医人员和中医本科生;最常见的康复病种以神经损伤为主,例如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对主要病种进行中医康复教育,尽快掌握康复流程及主要内容,使从事中医康复的人员将中医康复理念及方法推广到心肺等其他领域应用。

由于现在许多医院的康复科是在现有中医科人员基础上组建而成,因此对现职中医师、针灸师、按摩师的培训和教育大多采用送到康复医疗发展较全面的医院进修学习,因此对进修生的培训在重视中医康复疗法的同时应该进行现代康复疗法及评定内容的补充,在培训方式上采用理论授课及实际操作相结合,使进修人员在进修后能将中西医康复知识运用于临床。

培训计划:将康复评定及中西医康复疗法设置为培训内容,与中医针灸、按摩、中药的使用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以脑血管病及脊髓损伤的评定、康复为切入点,将现代康复理念融入中医康复疗法。针对具体的康复问题,如假性球麻痹、痉挛、肩手综合症、偏瘫平衡障碍、认知障碍、失语及脊髓损伤并发症等,设置相关课程,使进修医生对中医康复有全面认识。通过以上培训,使中西康复融合贯通。

现代康复疗法的介绍:在介绍以上评定和不同障碍康复的基础上,介绍物理治疗法、作业治疗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培训计划目的是将中西医康复概念及方法融会贯通,必将对中医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现代康复医学本科教育是指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4],使现代康复人才的培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院校对中医康复专业的设置有限,使得中医康复人才的匮乏尤为突出。

关键词: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鼻咽癌;自护能力;生存质量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鼻咽癌患者治疗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创伤可导致患者术后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影响患者预后[1]。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干预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疾病康复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它以多专业小组为基础,通过各学科护理人员相互协作而为患者提供全面、规范、系统的康复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患者病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3]。本研究为促进鼻咽癌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鼻咽癌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团队干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鼻咽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②患者FIGO分期为IIa期以下;③卡氏评分>70分;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入选患者及护理人员均为双盲随机选取。同时排除如下患者:①肝肾功能异常;②癌细胞发生转移者;③存在手术禁忌症;④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共有84例患者符合入组要求,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测组及对照各42例,对照组:男 22例,女 20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48.96±3.78)岁,临床分期:I期 22例,II期20 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 15例,高中 10例,大专或以上12例。观察组:男 20例,女 22例,患者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49.02±5.36)岁,临床分期:I期 20例,II期22 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 14例,高中 10例,大专或以上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文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性护理,对照组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多学科合作团队实施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组间团队,并进行成员分工及培训:团队由肿瘤科医生、责任护士、康复医生、营养师、团队协调人员及心理咨询师组成。通过集体、院内外结合等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针对每个成员专科知识向患者发放鼻咽癌术后康复培训手册。各成员职责主要如下:①肿瘤科医生:由主治医师担任,负责对患者进行专科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②护士:由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担任,主要负责对患者入院情况、住院期间康复护理(包括定期为患者举办健康讲座、指导患者术后饮食、做好吸痰、排痰工作,以防止切口感染,定期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及社区随访服务(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社区健康讲座)。③康复师:由熟悉肿瘤康复知识的康复治疗师担任,负责指导及协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④营养师:由获得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担任,负责为患者制定营养套餐及进行营养评估。⑤心理咨询师:由具备国家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专人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咨询。⑥团队协调人员:由肿瘤科护士长担任,负责对团队中各成员进行协调及联络工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

1.3观察指标 ①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5]:该问卷是在Orenm自护理论的基础上制定的,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总分为172分,分值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好。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干预后发放量表填写。②生存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量表内容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评估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于出院当天及干预结束后应用ESCA量表、GQOLI-74量表进行评估,当场向患者发放问卷并于填写前告诉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共发放问卷84份,有效回收8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多学科合作团队是指由各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队伍,通过将不同学科专业人员有机结合从而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康复护理[4]。多学科合作团队建立目的在于提高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康复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相关研究表明[6],对慢性疾病患者或者疾病康复期患者应用多学科、多专业结合制定的综合护理康复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自护能力是指患者促进及维护身心健康所获得一种能力,是个体形成自我护理行为的基础[8]。研究表明[9],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其对疾病认知程度越高,治疗疾病的信心越强,预后效果越理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多学科团队管理能有效提高鼻咽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咏梅,杜新香.责任制优质护理全程追踪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333-1335.

[2]唐华英,郭真,赵巧云,等.心理干预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10-512.

[3]杨萌萌,薛桂芬,苏兰,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会诊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5):574-575.

[4]陈俊娥,王志学,陈俊荣,等.MDT协作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27-1029,1030.

[5]陈家琴,赵小燕,严爱芳,等.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下综合治疗胃癌25例护理配合[J].交通医学,2014,(5):544-545.

[6]张西菊,李遵清.多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2,27(21):77-80.

[7]吕召霞,贾荣娟,李惠云,等.多学科团队强化干预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代谢指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0):1409-1413.

[8]冯惠霞,蒋红花,李桂容等,.晚期鼻咽癌局部同期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的护理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898-899.

[关键词]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8-0123-02

心脏康复是使心血管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整合,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的位置,并能自主生活。心脏康复定义中包含了现代二级预防的概念,即通过减少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和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本文着重论述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关系,探讨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整合在社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1 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关系

1.1 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一部分

传统的心脏康复是从急性心肌梗死开始的,近二十多年来心脏康复的对象已扩展到冠心病、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PCI、CABG、安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起搏器、心脏瓣膜置换术、室壁瘤切除术和心脏移植术后的康复等。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通过强化治疗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控制吸烟、增加体力活动、减重和改善精神(心理)失调等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和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体力活动)运动训练即心脏运动康复一直是心脏康复的基石。HF-ACTION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心力衰竭运动康复随机对照研究,其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状态,轻微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率[1]。正规的程序化的心脏运动康复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体力活动,也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手段,且被认为是二级预防方案中唯一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危险、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部分[2]。70年代早期,一些心脏康复工作小组对康复的不同部分进行了评估,认为心脏运动康复应该仅是心脏康复的一部分,而心脏康复仅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一部分[2]。

1.2 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主体是心脏康复

全球冠心病的流行已经营造了一、二级预防得到极大关注的氛围。心脏康复定义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现代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概念,即通过减少危险因素,延缓疾病的进展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因其独特而复杂的相互作用,需要采用药物与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心脏康复的策略除了运动训练还包括减轻体重、戒烟、控制血压和脂质代谢异常等多项内容。以运动和行为调整为中心的心脏康复项目,不仅是实施个案管理的有效环节,而且帮助患者持续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努力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二级预防目标。因此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主体是心脏康复。

1.3 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有着共同的目标

心脏康复的目的:①调整身体和精神的不适应,使之早日康复出院;②预防疾病再复发;③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已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无冠心病患者的5~7倍,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目标也主要集中在预防高危患者的心脏事件复发和心脏死亡。因此,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有着共同的目标。

2 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整合

现有的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心脏康复和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作为构筑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网络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多个国家和专业协会制定的指南中取得了广泛共识。2007年AACVPR/ACC/AHA共同制定了《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在该指南中提出将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整合,不再区分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而是把二者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制定操作指南。心脏康复专业人员面临的挑战是为个体患者选择、制定、提供合适的康复和二级预防服务,使这些服务手段更适合个体化需要。《临床心脏康复指导》一书中也提出目前WHO的任务是为建立二级预防概念和实施二级预防策略,把流行病学、一级预防、临床心脏病学和康复医学各专业的专家联合起来。这些论述奠定了应用心脏康复模式提供多方位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础。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整合,使心脏康复更全面,使二级预防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3 应用心脏康复模式开展社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尽管已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广泛宣传二级预防功效,大力强调社区要主动实施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并重的原则,但二级预防在患者中还是没被广泛地采用和有效实施。在临床实践中,有适应证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后进行心脏康复治疗的也不足30%。在社区层面将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进行整合,应用心脏康复模式开展多方位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是实施心血管疾病社区防治的理想模式。

[关键字]人文关怀;临床护理;实践;评价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关注人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在临床护理中,要将人文关怀作为工作的重点,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心灵的安慰。现如今,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要自觉对患者进行感情的付出,要理解患者,给患者必要的精神安慰,并尊重患者,给予他们关爱与照顾。在临床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不仅能够满足患者心理上的需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专业水准,使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有利于提高护理的总体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关系的和谐。

一、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及重要性

1.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笼统的概念,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人文关怀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独立的人格以及人生存的意义等。其实“人文关怀”的概念也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一种关怀与关爱。更详细一点说便是,对人们生活状况以及生活形式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尊严及人性的一种肯定。人文关怀重视人类的解放与人类自由的强烈追求,将人性列为第一。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针对的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怀,将人文关怀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始终十分必要。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将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转化为了对顾客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而言医院已经将患者不再当作简单的患者,而是将他们看成了顾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的治疗与照顾,还需要从心理上去关心、关注、关照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关怀,让患者从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照顾,包括患者的尊严、人格等。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渠道。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这种护理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能够放下紧张压抑的情绪。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放松情绪,促进病情的好转,而且也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提高。在医院,不仅是患者和是患者家属都容易出现精神压力大的情况,这样对患者身体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病患家属便很容易将出现的问题归咎于医院,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病人病情的好转,也让医院的声誉受损。如果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和对进行病人护理时,注意运用人文关怀,在适当的时候给病患以恰当的的照顾,让他们在心理上对自己的病情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够让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也能让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感激之情,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及评价

1.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沟通技巧

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那么护理人员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各个方面,采取最能让患者接受也最恰当的方式让患者能够对医护人员敞开心扉,舒缓情绪。那么,医护人员便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是人文关怀的第一步,只有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才能互相了解。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身体上的变化。与患者进行沟通,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讲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根据不同年龄与不同层次的患者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人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而言,是心理与精神上的。但是人文关怀的基础与前提便是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然后对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关爱。医护人员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以及护理基本技能的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如果一位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他便无法给患者病情上的帮助,人文关怀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要想使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护理、康复一系列的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护理技术水平,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和临床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自己的护理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护理质量得到大的提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病人,使医生的手术意图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护理人员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是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体现。医护人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病人能够信任自己,树立起恢复病情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病人病情的治疗与康复,使身体尽快的得到康复。

3.护理人员必须维护病人的尊严

人文关怀的核心便是关心人、照顾人、尊重人。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对病人一视同仁,用同样的心情对待每一位病人,维护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身份地位、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不同对待,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心灵上的呵护与身体上的关照。在临床护理中应该随时注意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不应该因为各方面不良因素导致对患者有歧视心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语言应该尽量温和,在理解病人的同时对他们的病情给予最大的帮助,给患者身体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三、总结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医院便成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主体。护理人员应该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必要的了解,从而发挥人文关怀的最大功效。将人文关怀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使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病情的治疗,促进和谐医院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50-53.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检索、阅读近年发表的有“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论文及相关资料,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制订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2.调查法

走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和学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需要的一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3.逻辑分析法

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使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它与体育中的运动康复专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

康复治疗技术所需专业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如:①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②应用各种运动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③应用各种理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④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等。

(2)康复治疗技术所需社会能力。

包括:①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②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③团队协作能力,能与同事互相合作完成工作任务;④应急处理能力;⑤职业安全保护意识等。

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有很多能力与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有联系。例如,要具有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合理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这一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方式方法,了解这些运动对人体有哪些影响;其次,运动处方是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内容,处方包括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以及运动的频率等;此外,还要求此专业要能够运用一定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的能力或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治疗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3.与专业岗位职业实用性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技术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通过调研,得出对课程内容设置的需求和建议,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出以下几点:

(1)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异常运动姿势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在体育运动中适合此项内容的锻炼,我们设置了太极拳部分、健身操部分、器械部分的授课内容。

(2)通过运动疗法和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的常规运动疗法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和其他疗法训练等。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概念、作用机制、适应征、禁忌征等;应用各种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患者或指导患者进行训练;能针对病情,选择适当的传统康复治疗技术。针对此类内容,我们设置了部分理论课的内容,从体育锻炼的角度阐述康复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翁惠根,庞正志.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董翠香,王珊,朱春山等.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

【摘要】 【目的】 通过改善围手术期方案加快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恢复。【方法】 对3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方案(新理念组17例)和传统治疗方案(对照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 新理念组的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功能状况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指导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

康复治疗的概念范文(康复科普)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快速康复外科; 保髋治疗

“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理念近年来开始被医学界所重视,它不是简单的手术操作快捷,而是应用现在临床上已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来减少和阻断对病人机体的应激,降低病人机体由此而产生的反应,尤其是负效应的反应,以加快病人从手术创伤中恢复过来,更快地康复。这种方法源于心脏外科手术,现已扩展到各类手术。股骨头坏死保留自身髋关节手术(简称“保髋术”)可以推迟或避免昂贵的全髋关节置换,但由于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期漫长、功能水平丢失多等不足,未被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对保髋术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措施被应用(这些措施包括尽量减少手术损伤、应用控制术后疼痛、系统的康复治疗以及早期口服中药等),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及器官功能的损害,加速手术后病人的康复。因此,这一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更有其特殊意义。笔者尝试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到骨科领域中,自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通过探讨改善治疗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的处理,形成一整套安全、合理的快速康复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35例,全部经X线摄片或MRI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并行保髋手术治疗。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新理念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新理念组中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2941±941)岁。对照组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2633±807)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股骨头坏死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术前准备 新理念组患者于术前2~3d开始康复教育和术前评定,主要是针对术后身体及患髋关节功能的改变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测评,并练习单腿转移及扶拐行走等,同时进行臀肌及股四头肌等肌力训练。对照组只给予术前功能评定,未进行功能练习。其他处理两组均相同。

13 术中处理 新理念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采用经患侧股骨大粗隆隧道的植骨支撑术,不切开关节及脱位显露股骨头,不导尿、不输血,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及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不常规放置引流管。对照组术中不控制麻醉方法,采用手术方法相同,不控制引流管放置。其他处理两组均相同。

14 术后处理 两组术后口服盐酸曲马多片止痛(痛时服),手术当天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尤其是下肢。常规应用抗生素3d,伤口常规换药,12~14d伤口愈合拆线。

15 术后康复 

151 对照组  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严格控制患肢不负重,根据双髋正蛙位X线变化,决定患髋下地负重时间。

152 新理念组 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术后第1天即开始口服活血化瘀中药,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臀大肌静力收缩训练,每天被动抬腿3~4下,小活动度;待手术损伤所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之后(术后7~14d),开始应用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按小于体质量10%~15%负重,行减重训练,2次/d,每次30min。

第2阶段:术后2~3周,伤口拆线,愈合良好,训练坐床边—床边站立—坐轮椅—下地扶拐患肢不负重站立行走等转换练习;在原有减重基础上,开始应用BX15A型减重步态训练架、BX21型康复专用慢跑台,按小于体质量10%~15%负重,立位减重步态训练,开始进行压力感应声音反馈鞋训练,1次/d,每次1h;进行患髋牵拉松动手法,30min/d,手法强度3级。

第3阶段:即术后4~6周,在前期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外展直腿被动抬高30°的主动抬高训练等,开始增加患肢负荷,于6周末负重力达体质量10%~15%。患髋行牵拉松动手法,30min/d,手法强度4级。

各阶段康复治疗进程根据手术情况及X线变化而调整。

6周以后进入院外康复训练。患者出院后,发给出院后康复计划等资料,在前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开始进行院外减重治疗。患者患侧足根据压力感应声音反馈鞋训练的负重力轻重来调整,利用扶双拐进行患肢减重训练,2次/d,每次1h。12周末负重力增加至体质量的20%~25%,18周末负重力增加至体质量的30%~50%,24周末负重力增加至体质量的50%~70%,30周末负重力增加至体质量的70%~100%, 新理念组完全负重。

16 功能水平评估 参与行走的髋关节活动方向主要为屈伸,也涉及收展和一部分旋转。用量角器测量术髋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joint motion, AROM),参考Harris评分的计分方法记录结果(见表1)。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1 临床评分表(参照Harris评分法)注: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中为70~79分,差为70分以下

2 结果 

21 两组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与对照组比较,新理念组的住院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缩短(P

22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及功能状况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31 新理念的应用 FTS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都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2]。近年来欧美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极力推广该新理念。FTS总的中心思想是:贯穿病人手术前后的整个治疗过程,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住院治疗总费用[3]。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术后修复慢、疗程长是其最大缺陷,早期的血管束植入术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开辟了治疗股骨头坏死独特的保髋特色[4],但是长时间的卧床和牵引,使患者运动功能的水平低下,逐渐地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对股骨头坏死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开始应用各种植骨支撑保髋手术方法,使卧床时间大大缩短,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如“围塌陷期”概念[5]认为,塌陷后的头内外的不稳定是影响修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疼痛的主要原因。重建稳定是修复的前提,但重建稳定是相对的,如满足早期负重尚有困难等。在这些理论指导下,在坏死程度同等条件下,首选小切口打压、支撑植骨的新技术,使股骨头坏死的康复疗程有了明显的缩短。在本研究中,新理念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住院费用也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坏死程度的不同,仍有部分患者需采用传统的切开关节清除死骨带血管蒂骨块植骨的术式,因此术前术后系统的康复计划起了明显的作用。术式的改进和术前术后详细的康复计划及治疗,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具体体现。

32 术前康复指导的采用 患者于术前2~3d开始康复教育和指导。第一,增强患者度过手术关、康复关的信心,因为保髋手术的恢复时间往往较长,患者需要在术前就做好几个月的扶拐心理准备。第二,能尽快在术后获得运动功能。如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的恢复,新理念组比对照组更容易训练,更有利于肌力的早期恢复。第三,患者与治疗师的配合程度也大大提高,增强了术后合作的信赖感。

33 术中处理 本研究两组均采用在C臂X光机监视下小切口植骨支撑手术,不用切开关节,在股骨大粗隆处钻孔植骨支撑,使术后创伤反应大为降低。过去传统手术以前方SP改良切口,需要剥离部分肌肉附着点才能进入关节,术后创伤反应、关节粘连等都比较大。但小切口的局限性在于支撑范围小,不能完全代替所有的术式,只能应用于坏死范围小的中早期,即ARCO分期在Ⅰ期B~Ⅱ期C,以及Ⅲ期B、C的患者。故有观点认为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可避免大手术,临床疗效较佳。

34 术后处理 

341 放置引流管 传统观点认为引出术区渗液,可以减少术区感染的发生;但由于手术方式改变,小切口和术中注意彻底止血,使这些措施变得没有必要,相反由于导管的留置限制了患者术后活动,容易导致并发症发生,还延缓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大了术后关节发生粘连的风险。

342 术后的骨牵引对保护患髋的手术效果 传统方法多需要骨牵引,这对防止再塌陷有很大作用,但对患肢的康复锻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中两组均以小切口打压植骨支撑,由于有较坚强的支撑力,不用行胫骨结节骨牵引,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早期锻炼和活动。

35 康复治疗对保髋手术治疗的价值 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的适应症有限。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进行必要的手术干预有可能保留患者的股骨头而免除进行全髋置换。保髋手术的种类多样,疗效不一。我院治疗股骨头坏死数10年,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原先手术后许多康复锻炼都是病人自己在家完成的。患者出院后往往要在家中卧床相当长的时间以保证手术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而一些不能坚持术后练习的患者在手术疗效上不尽人意。而在医院经过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后,患者可以度过术后的感染关、疼痛关、情感关,并保持相当的关节活动范围,且在出院前学会一套系统的自我康复锻炼方法,回家后可继续锻炼[6]。本研究中经过康复锻炼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疼痛程度明显下降,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是围手术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的康复对于保髋手术病人在尽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达到较好的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组间比较由于住院康复治疗的时间未能控制,可能是出院时功能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另外,两组的住院费用未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是由于多数患者应用了昂贵的异体腓骨支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至今已从胃肠外科逐步扩展到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和颅脑外科,但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则刚刚起步,还有待于更多研究者的加入和大样本的详细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Engelman R M, Rousou J A,Flack J E, et al Fasttrack recovery of the coronary bypass patient[J] Ann Thorac Surg, 1994, 58(6):1742

[2]Berdat P, Kipfer B,Fischer G, et al Conventional heart surgery with the fasttrackmethod:experiences from a pilot study[J] Schweiz Med Wochenschr, 1998,28(44):1737

[3]Kehlet H, Wilmore D W Fasttrack surgery [J] Br J Surg, 2005, 92:3

[4]袁浩,陈基长,何振辉,等多条血管束植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骨科杂志,1992,12(5):185

引言

髂胫束摩擦综合征,俗称“跑步膝”,由髂胫束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导致的膝关节外侧炎症引起,是跑步者中最常见的膝关节外侧疼痛的原因,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活动人群中,如竞走、游泳、骑车和徒步旅行人群等。

一、病 因

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之一,在ITB紧张、髋外展肌群力量不足、跑步时姿势不平衡、突然增加训练的距离和持续时间等情况下,ITB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诱发膝关节外侧炎症,导致疼痛出现。



二、症状与体征

典型症状为活动时膝关节外侧的局部疼痛,常在过量或频繁运动时出现。疼痛可能不会在活动时立即发生,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且每次都在达到相对固定的运动量后出现,休息后疼痛缓解。

炎症严重时,疼痛甚至会放射至大腿及小腿的外侧,并伴有局部的摩擦感和弹响,弹响多呈低调钝声

查体可见,膝关节外侧股骨外上髁局部的肿胀和压痛,可能伴随髋关节外展力量的下降。

三、诊 断

1、存在股骨外上髁局部的肿胀和压痛,膝关节无积液体征。患者典型的压痛发生在外侧关节线上方2-3厘米处,膝关节屈曲20-30°时股骨外上髁处有捻发音

2、单腿站立屈伸患侧膝关节时可诱发膝关节外侧疼痛。

3、 Ober试验Noble试验阳性。

四、运动康复措施

1、髂胫束拉伸

直立,将患侧下肢交叉放于健侧下肢后面。将上肢及躯干远离疼痛侧,直到感到髂胫束的拉伸感,保持这个姿势30秒,重复4次以上,每天3组。

2、 髋外展力量训练

借助弹力带进行患侧下肢的髋关节外展训练,10次/组,每天重复3-4组。

3、臀桥训练

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放平,双手置于身体两侧,臀部发力抬起至躯干笔直,然后缓慢恢复至起始姿势。10-12次/组,每天重复3-4组。

4、单腿下蹲训练

保持身体稳定,骨盆中立位,患侧膝关节和脚尖均指向正前方,屈髋屈膝,下蹲至不产生疼痛的最大角度,短暂停顿后站起。10-12次/组,每天重复3组。

参考文献:

[1] 岳寿伟(主编). 肌肉骨骼康复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王雪强(主编). 跑步损伤预防和康复图解.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04

[3] Pegrum, J., Self, A., & Hall, N. (2019).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64, l980. https://doi.org/10.1136/bmj.l980.

图源参考文献与网络

分享人介绍

陈雨梦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硕士研究生在读,指导老师为王雪强教授,以第一(含共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研究方向:疼痛康复。

审核:王瑞

编辑:王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