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2万亿元,你的理财收益还好吗?(去年四季度银行消费投诉环比增3.8%,理财类业务投诉下降),- 百度智能云

“第一次为了省事买了半年期理财产品,结果20万买入,赎回的时候基本还是20万。”面对即将到期但仍亏损200多块钱的一款交行理财产品,购买者李亮(化名)有些无奈,“以前我担心不确定性,一般都会买一些短期的理财产品,这次半年期产品刚开始都还稳定,后面就亏得越来越多,存定期的话也比这强太多了。”

李亮的感受并不在少数,随着去年四季度债市大幅波动,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给投资者带来较大信心冲击,开放式产品一度再现赎回潮。近日,中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下称《理财年报》)显示,去年各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仅为2.09%,产品存续余额27.65万亿元,较上年年末减少1.35万亿元。而在去年三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度达到30万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理财年报》还透露了去年的诸多变化,比如理财投资者数量突破9600万人、风险偏好变得更加保守,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提升,理财代销渠道覆盖面提高等。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分析,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的时点已过去,居民表内存款转向理财的基础支撑下,2023年理财规模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但将主要依托于产品创新。

规模缩水万亿,四季度是元凶

从李亮购买的理财产品来看,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这款固收类产品整体表现一直是上行趋势,累计收益率依然高达6.13%。但因为买在去年四季度净值回撤前的高点,因此至今未能回本。数据显示,该产品成立以来的四个封闭期实际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7%、4.11%、3.62%、0.45%(2022年8月至今)。

作为理财行业正式打破刚兑之后的首份答卷,《理财报告》回顾了2022年理财市场的诸多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李亮的遭遇。报告显示,2022年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平均收益率(口径有调整)仅为2.09%。此前2021年,理财产品年内累计创造收益近万亿元,各月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对比来看,即使今年以来理财逐渐开始“回血”,但李亮的收益仍明显跑输行业平均水平。

去年11月债市波动除了直接带来理财净值回撤,另一方面也冲击了部分投资者信心,一度引起赎回潮。《理财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的29万亿元下降4.66%。从季度数据来看,2022年9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一度超过30万亿元,这也意味着,仅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就缩水超过2万亿元。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理财规模收缩主要是受债市波动影响。另外,中银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媛媛也指出,去年四季度现金管理新规达标也加剧理财市值波动,引发赎回。

分机构类型来看,随着净值化转型超过95%,去年理财公司在全市场的权重进一步提升。截至去年年末,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合计有存续产品3.47万只,较年初下降4.41%。其中,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和金额均最多,存续产品1.39万只,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9.36%,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0.44%。同期,银行和其他机构的存续规模持续下滑,其中城商行(存续规模2.45万亿元)同比减少超30%,大行和股份行分别同比减少49.26%、82.99%。

投资策略改变,债券配置占比下降

从产品特点来看,在监管和赎回压力下,理财配置策略也在去年发生较大变化。

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虽然存续规模(26.13万亿元)较年中减少约1.22万亿元,但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4.5%,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16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为5.1%,同比减少2.2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依然相对较小,均不足千亿元。王剑认为,当前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低,未来还有扩张空间。

具体看固收类产品,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为19.08万亿元、1.94万亿元、0.94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6.48%、3.14%。截至去年末,理财产品共计持有信用债13.6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5.66%,占比较上年同期减少2.47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41.42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74%。

对比去年上半年,下半年理财的债券配置大幅下降,同业存单、信用债和利率债配置均下降,现金和银行存款、同业配置继续增加,非标和权益配置继续下降。林媛媛认为,同业存单、信用债和利率债配置下降可能与赎回压力、现金类压降及将降久期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占比提升,可能与为应对赎回压力增加现金持有和短期拆借有关。

另外从运作模式和期限结构来看,去年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2.87万亿元)占比继续提升,达到82.71%,封闭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4.7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17.29%。从新发产品来看,2022年新发封闭式产品期限整体较长,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60%,较上年同期增加9.64个百分点。

对此,机构普遍分析,封闭式产品期限拉长有利于增加产品收益的可控性和稳定性。王剑认为,考虑到年底信用利差走扩,较多机构采取长久期、封闭式产品思路构建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预计2023年封闭式产品占比将略有增长。“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期限较长,这为理财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为理财产品布局长久期非标资产、权益资产提供了一定机会。”他在研报中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等压力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下降5.75%至8.76万亿元,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8.30%,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31.68%。此前2021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29万亿元,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累计募集金额达到67.95万亿元,占到全部理财产品募集金额的55.61%。

“(现金管理类产品)仍高于监管要求的30%,参考监管要求和缓冲,预计仍有银行未达到监管要求。”林媛媛表示。参考2021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新规,同一商业银行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过渡期自2021年6月起至2022年底。

投资者持续进场,风险偏好更保守

尽管市场表现不佳,赎回潮接连上演,但随着理财产品投资门槛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加上存款持续利率下行,理财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依然较大。

《理财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人,较年初增长了18.96%,不过,这一增速较2021年的95.31%明显回落。另外从结构上看,理财投资者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9575.32万人),但占比从2021年末的99.23%降至99.01%;机构投资者(95.95万个)占比从0.77%提升至0.99%。对此,王剑分析,除机构客户外,企业金融客户也是理财增量资金的重要营销对象。

风险偏好方面,2022年理财投资者的整体风格更趋保守,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上年同期增加,其中二级风险偏好投资者数量最多,占比35.44%,三级(平衡型)及以上风险偏好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相对减少。

投资者数量的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也与理财销售渠道覆盖面提升有关。随着理财公司不断拓展母行外的代销渠道,2022年理财公司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金额占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剔除母行代销的情况,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逐步上升,12月有328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1月多出212家。

王剑认为,理财市场在2022年连续受到权益、债券资产价格冲击后,当前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偏好仍处于低位,产品优先创设低波动幅度的产品,如近期推出的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理财;在配置上,当前理财产品非标资产供应不足,配置债券久期偏短,权益布局还有待观察。

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2万亿元,你的理财收益还好吗?(去年四季度银行消费投诉环比增3.8%,理财类业务投诉下降)

展望2023年,王剑认为理财产品受冲击最大的时点已过去,综合银行表内经营压力,行业规模扩张诉求仍强。同时,居民存款规模高增,表内存款向理财、基金转化也将为理财规模增长提供基础。

3月8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


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较2021年第三季度环比增长3.8%。信用卡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分別环比增长1.3%和3.7%,理财类业务投诉环比减少4.2%。


在银行业消费投诉中,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7737件,环比减少1.1%,占投诉总量的30.6%;股份制商业银行33017件,环比增长2.1%,占投诉总量的36.4%;外资法人银行446件,环比减少12.4%,占投诉总量的0.5%;城市商业银行(含民营银行)11892件,环比增长13.8%,占投诉总量的13.1%;农村中小金融机构5634件,环比增长0.2%,占投诉总量的6.2%;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11869件,环比增长14.9%,占投诉总量的13.1%。


具体而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两位;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两位;东亚银行投诉量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30.1件/千营业网点,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73.7件/千万个人客户。交通银行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均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一。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的中位数为2009.2件/千营业网点,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的中位数为381.6件/千万个人客户。广发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的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恒丰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的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


涉及信用卡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依旧是消费者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968件,环比增长1.3%,占投诉总量的49.6%;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29074件,环比增长3.7%,占投诉总量的32.1%;此外,涉及理财类业务投诉3802件,环比减少4.2%,占投诉总量的4.2%。

去年四季度理财规模缩水超2万亿元,你的理财收益还好吗?(去年四季度银行消费投诉环比增3.8%,理财类业务投诉下降)


在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量方面,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两位,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东亚银行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在涉及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方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两位,平安银行、光大银行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两位,渣打银行位列外资法人银行第一。此外,邮储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量位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第一,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的理财类业务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位。


银保监会表示,将严格按照《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继续加大投诉处理监管力度,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加强源头治理,改进服务质量,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原标题:去年四季度银行消费投诉环比增3.8%,理财类业务投诉下降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首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了,3月19日晚间,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之王”招商银行宣布,全球资管巨头摩根资产管理拟出资约人民币26.67亿元向招银理财增资,增资后,摩根资产管理持有招银理财10%的股权。

招行年报显示,招银理财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24.53亿元,引入外资战投后,招银理财会有哪些新动作,值得期待。

摩根资管拟出资近27亿

入股招银理财

3月19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Asia Pacific) Limited(简称摩根资产管理)对招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招银理财)现金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摩根资产管理对招银理财的持股比例为10%。

据悉,此次摩根资产管理将出资约人民币26.67亿元向招银理财增资,其中约人民币5.56 亿元计入招银理财的注册资本。增资完成后,招银理财注册资本由人民币50亿元增加至约人民币55.56亿元,招商银行持股90%,摩根资产管理持股10%。摩根资产管理实际出资额与其认缴的注册资本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招银理财资本公积。

招商银行还表示,公司作为招银理财原股东不参与本次增资,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对招银理财的持股比例为 90%,仍然拥有对招银理财的控制权。

但是,据了解,摩根资产管理增资招银理财的事项还有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招银理财或将成为国内首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事实上,据基金君了解,招商银行和摩根资产管理之前就有合作,2019年12月双方在深圳共同公布了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事宜。在伙伴关系项下,摩根资产管理会成为招银理财优选的产品提供商,以其境内外解决方案为招商银行方的投资能力提供补充。双方将在产品研发、投资者教育及捕捉行业新兴机遇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招商银行和摩根资产管理还将探索金融科技上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此次摩根资产管理入股招银理财,具有重要意义。招行和摩根资管此次深化合作在近年中国金融市场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双方积极参与市场开放以及响应银行和外资资管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招银理财董事长刘辉表示,“摩根资产管理、招商银行和招银理财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希望,双方的强强联合可以为中国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贡献一个成功的范本;我们相信,此次股权合作将助推双方的业务战略协同关系更进一步,让招银理财放眼全球,也让摩根资产管理深耕中国。”

摩根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王琼慧表示,摩根资产管理和招商银行强强联手,有助于将双方优势结合并发扬光大。此次战略投资旨在将摩根资产管理的投资能力、服务和资产管理经验,和招商银行及招银理财的本地优势相结合,更好的服务更多中国投资者,促进中国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0日,摩根资产管理在全球管理资产规模达2.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7万亿元),摩根资管服务于世界各主要市场的机构、普通零售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等客户,其提供的投资管理服务涵盖股权类、固定收益类、不动产领域、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流动性资产等领域。

关于为什么要引入摩根资产管理作为战略投资者,招银理财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招银理财定位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招行在准备设立招银理财之初,就希望能够借助国际领先资管机构的优势,打造竞争力,而摩根资产管理是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的全球典范,在资产管理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投资研究、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经验均值得招银理财借鉴学习。

招银理财去年大赚24亿

2019年11月,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获批开业,注册资本为50亿元人民币,由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其业务范围为发行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提供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

据了解,招银理财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重点,以权益类、另类资产投资为辅助,建立全能型的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跨市场、多品类的理财产品组合及资产管理服务选择。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目前,招银理财累计发行190多只理财产品。其中包括2020年7月面世的招智红利月开一号,是招银理财和摩根资产管理合作的产品,为混合类理财产品。

3月18日晚间招商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招银理财总资产80.61亿元,净资产74.74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72亿元,其中受招商银行委托管理产品而获得的管理费收入34.64亿元,占比91.83% ;实现净利润24.53亿元。


招行年报还显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2.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7%。其中,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99.97%,表外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余额排名市场第二。

招商银行表示,在资管新规下,招银理财一方面持续改造和压退老产品,另一方面丰富新产品种类,加快新产品发行与销售。截至报告期末,新产品余额1.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78%,占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的67.76%,较上年末提高36.54个百分点。

引入摩根资产管理作为战略投资者,未来将对招银理财产生哪些影响,未来招银理财要做什么?

招银理财总裁汪涛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资产管理后,招银理财将在保持与招商银行协同共赢关系的同时,借由另一方股东的资源投入获得丰富的资管业务国际经验和广阔的全球视野。

招银理财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摩根资产管理将丰富招银理财的产品线,增强招银理财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和实体经济的融资需要,助力于招银理财的业务发展战略。

据了解,继2020年7月双方首只合作理财产品——招智红利月开一号面世后,招银理财和摩根资产管理将继续聚焦为中国投资者设计和提供理财方案,包括一系列固收+产品,多元资产产品和目标日期基金等产品,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迅速增长的投资需求。

当然,市场也比较关注摩根资产管理增资入股是否会影响招银理财与招行的协同关系?

招银理财表示,在理财产品端,招行仍是招银理财最主要的产品销售渠道,招银理财的产品也仍将满足招行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在理财资产投资端,招行仍是招银理财的资产推介方,招银理财的理财资金也仍将帮助招行对公客户获取融资。招行与招银理财的协同互利共赢关系不会改变。

首家中外合资理财子公司要来了

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越来越快,国务院金融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11条措施”,明确鼓励外资参与理财子公司的设立和投资入股。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表示,“我们欢迎境外有经验的资产管理机构与中国的金融机构一道,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股权、产品、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将国际上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风控体系运用到境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据基金君了解,此前已经诞生了多家中外合资的理财公司,但主要形式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外资资管公司合作,成立合资理财孙公司,包括由东方汇理持股55%、中银理财持股45%的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已经开业,并发行多只理财产品;由建信理财和国际资管巨头贝莱德设立的合资理财公司,已经获得银保监会批复;还有前不久,交通银行公告,由施罗德投资出资51%、交银理财出资49%的施罗德交银理财已经获批筹建。

但此次招行和摩根资产管理的合作形式却不太一样,是由外资资管公司直接入股银行理财子公司,招银理财也成为国内首家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摩根资产管理亚太区行政总裁吴擎天表示,此次选择直接战略投资招银理财,而非和招银理财成立新的合资理财公司,“是希望以与众不同的形式,直接将我们和招银理财现有的产品及销售优势连接起来。我们非常荣幸与中国银行业领军者合作,参与并且支持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

未来如果摩根资产管理增资事项获得银保监会通过,招银理财将由中资控股变成中外合资的理财子公司。两大巨头牵手,未来可能擦出哪些火花,值得期待。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