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之困”:34亿元罗生门背后汪静波为何频繁踩雷,- 微博下载
划重点
1、腾讯《潜望》独家获悉,在发现34亿元的风险敞口后,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长汪静波主动报案,随后罗静被刑事拘留,同时诺亚财富负责该项目的团队,均被要求配合调查。
2、京东对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此事与京东无关。而诺亚财富则在回应中矛头直指京东,指出京东逃脱不了干系,歌斐对此次供应链融资的起诉对象为(广东)承兴和京东双方。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广东承兴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是否属实。
3、除去最近的承兴国际控股34亿元大雷,歌斐资产此前连续踩中辉山乳业和乐视网,涉及金额分别为5.479亿元和30亿元。尤其在乐视网危机上,歌斐资产在2016年乐视资金隐忧凸显时,旗下7只基金投向乐视,规模高达30亿元。
4、接近诺亚财富的人士分析,正是由于激进的业务模式,导致歌斐资产频繁踩雷。因坐拥国内最多的高净值人群,一些企业客户会主动找到歌斐资产定制产品,而在整个公司的投资委员会表决中,汪静波的权力过大,从而导致风控部门会采取一定程度的灵活变通。
腾讯新闻《潜望》 李思谊 刘鹏
诺亚财富并未如它名字的寓意,遇到任何洪灾都能够安然无恙。2019年的夏天,这家为27万名客户打理超过6000亿资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在一笔34亿元规模的项目爆雷逾期后,以“欺诈”名义将项目方诉诸法律,居于这场舆论的风暴中心。
事情起因于7月8日晚间,诺亚财富(NOAH.NYSE)公告其旗下歌斐资产管理的基金,在为承兴相关的第三方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34亿元人民币,但承兴控股股东因涉嫌欺诈活动被警方刑事拘留。
再向前推3天,7月5日,承兴国际控股(2662.HK)与博信股份(600083.SH)先后发布了其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罗静于6月20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消息。
腾讯《潜望》独家获悉,在发现34亿元的风险敞口后,诺亚财富创始人兼董事长汪静波主动报案,随后罗静被刑事拘留,同时诺亚财富负责该项目的团队,均被要求配合调查。
作为承兴国际控股实际控制人,2018年财报显示罗静持有该公司股票的64.87%。但这些股票的绝大多数,在其被刑拘的前一天被易主至汪静波及其诺亚财富旗下数家公司。
但在经过承兴国际控股单日暴跌80%后,这部分股权价值仅有6亿左右,如何处置34亿的风险敞口,成为横亘在诺亚财富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但事情随后走向各执一词的口水门,涉事各方包括诺亚财富、云南信托,与京东、苏宁各执一词。作为被指责“欺诈”的承兴控股,又是如何绕过供应链金融应收帐款的层层风控?抑或是,风控部门是否存在疏忽以至于被发现漏洞?
从项目逾期、到股票易主、再到诉诸法律,扑朔迷离的罗生门中,映射出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面临的多重窘境。过往高速发展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如何摆脱成长过程中的代销模式和非标资产路径依赖,提高资产质量和风控标准,降低再度暴雷概率,是为殷鉴。
诺亚财富与京东、苏宁各执一词
7月8日晚间,汪静波的一封内部信最早将事件相关方公布于众。“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向(广东)承兴就其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供应链融资,(广东)承兴的实际控制人因涉嫌欺诈日前被中国警方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7月9日早间,京东对媒体的回复中表示此事与京东无关。“承兴涉嫌伪造和京东的业务合同对外诈骗,对于这种行为,‘我们非常震惊’,并且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了报案。”
诺亚财富随后回应中矛头直指京东,指出京东逃脱不了干系——(广东)承兴与相关方京东供应商之间存在大量长期交易;歌斐对此次供应链融资的起诉对象为(广东)承兴和京东双方。
京东也不甘示弱,再次撇清责任。京东承认了与(广东)承兴存在一定业务往来,但亦表示在京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广东)承兴涉嫌伪造与京东的合同进行诈骗。据接近京东人士,这些业务往来的规模仅限于百万元量级。
同时,京东还针锋相对地将责任再次“抛”给诺亚财富一方。“歌斐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和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暴露了其自身在合规和风险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
广东承兴与苏宁易购通过应收账款进行债权供应链融资的消息同时被曝出。名为“云南信托-云涌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息显示,这只规模为3.21亿元的信托产品,用于购买广东承兴持有的苏宁易购采购中心作为付款方的应收账款。
行业劲敌的两家电商巨头,此刻选择站在一起。苏宁官方表示,广东承兴与苏宁易购应收账款债权供应链融资事宜,经公司核实“我司与该融资事项无关”。当腾讯《潜望》问及平日是否存在业务往来时,苏宁官方给出的答案为:目前回复仅限于此,过多情况等公安机关给予调查结果。
承兴国际控股(02662.HK)于7月9日亦发布澄清公告,涉事方广东承兴非该集团的成员公司,承兴国际控股与京东之间并未订立有关合同。虽然承兴国际控股极力撇清关系,但腾讯《潜望》查阅资料发现,承兴国际控股的实际控制人罗静亦是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腾讯《潜望》查阅歌斐资产旗下基金发现,歌斐旗下共成立“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共38支。以成立于2018年1月30日的“创世核心企业集定私募基金”为例,该基金的托管人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基金运作状态为“正在运作”。
创世核心企业集定私募基金在第三方财富网上的产品募集宣传显示,该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亿元,融资方为“广东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金用途为“购买广东承兴控股对京东世纪的应收账款”,还款来源为“债务人京东世纪到期还款、广东承兴回购”,资产管理人为“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各方争执的焦点在于,广东承兴与京东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是否属实。京东官方宣布,近期在警方调证过程中,警方出具了多份所谓承兴与京东未结账款的确认函,经核实均为伪造。诺亚财富与歌斐资产虽未正面回应,但已经对业务实施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广东承兴与京东双方应收账款转让的真实性。
一家抓住所有时代红利的行业龙头
根据诺亚财富官网数据,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有超过27万名高净值客户将超过6362亿元交给诺亚财富打理,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2005年,因自营业务陷入巨额亏损的湘财证券被迫改制,时任湘财证券私人金融总部负责人的汪静波被迫携团队出走,创办诺亚财富,成为国内首家第三方理财机构。
一位熟悉汪静波的信托业高层对腾讯《潜望》指出,汪静波出走湘财证券创立诺亚财富后,几乎踩准了每一次时代的红利,在客户端上抓住了国内富有群体的理财痛点,在产品端上又赶上房地产“借道”信托融资的黄金十年,随后又成立歌斐资产专做资产管理业务,打通行业上下游。
在汪静波的自述中,她把2007年红杉资本沈南鹏投资视作改变她和诺亚财富命运的转折点。红杉资本在投资400万美元后,沈南鹏要求汪静波开始扩张,一年之内,诺亚财富在上海、北京、广州、温州等6个富庶地域设立了分公司。害怕管理不好这些分公司而感到纠结的汪静波,情绪很快被迅速增加的客户群体和销售规模压了下去。
庞大的新兴富有阶层涌现出的财富增值需求,恰好赶上房地产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房企借助信托通道融资解渴,一个个信托产品再通过诺亚财富等第三方平台分售给富有人群,多方的滚动下,联手造就了诺亚财富最好的年景。
但好年景不可持续,在房地产市场逐步退烧,信托公司也开始自建销售团队或理财子公司,凭借兜售信托产品赚取差价的暴利时代终结。
诺亚财富开始将重心转移至主做资产管理业务的歌斐资产,通过自揽项目设计产品,获取更多话语权。但这一模式也多被质疑,诺亚财富的第三方财富咨询的和财富管理之间,或存在利益冲突。
更多的麻烦在于歌斐资产所选择的投资标的带来的风险。除去最近的承兴国际控股34亿元大雷,歌斐资产此前连续踩中辉山乳业和乐视网,涉及金额分别为5.479亿元和30亿元。尤其在乐视网危机上,歌斐资产在2016年乐视资金隐忧凸显时,旗下7只基金投向乐视,规模高达30亿元。
此外在2015年,歌斐资产在证监会组织的私募基金现场检查中被认定利益冲突防范不力、管理机构内控制度缺失等多个问题,被要求限期整改。
风控是否失职?
接近诺亚财富的人士分析,正是由于激进的业务模式,导致歌斐资产频繁踩雷。因坐拥国内最多的高净值人群,一些企业客户会主动找到歌斐资产定制产品,而在整个公司的投资委员会表决中,汪静波的权力过大,从而导致风控部门会采取一定程度的灵活变通。
具体到此次暴雷的34亿元承兴项目,一位从业者评价,承兴项目与万家基金项目在本质上一致,都是由于诺亚对业务实施阶段的操作风险漠视或缺失导致。
万家基金项目即汪静波在内部信中所说的“景泰事件”,为诺亚财富成立以来遇到的第一次大危机事件。2014年,万家基金总额近10亿元的理财产品中8亿元被挪用,当时诺亚财富担任该项目的投资顾问及代销机构。
一位曾经与承兴有业务往来的信托人士表示,曾在2015年对承兴的一些项目进行尽调时发现,一些应收账款很难真实确权,仅检查会计凭证就觉得漏洞百出,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该人士表示,供应链金融的实质业务主要包含应收账款质押与保理两大部分。这些业务的核心是对债权的确认和确保还款路径的封闭可控,因此需要的是风险控制岗位对客户及其交易对手的尽调,对债权进行严格确权,对每一笔应收账款到期的收款确认,以及相应资金池的勾稽。
华东一家保理公司人士则对腾讯《潜望》表示,凡是涉及到供应链金融项目,他们都会十分谨慎。“因为涉及到好几方,这里面水太深了,交易往来可能是假的,签署的合同也有可能是假的,甚至公章也是假的,跟我们接触的人也可能是假的……”
因此在开展类似业务时,风控会格外强调对于应收账款双方的真实性核验,同时要求必须进行面签。这位保理公司人士继而评价,诺亚财富投入高达34亿元的资金体量,但风控部门在如何审核合同和面签真实性等问题上,并未看到诺亚财富有过披露。
上述从业者向腾讯《潜望》也分享了他经手此类项目的经验。“企业需要将应收账款对应的增值税票抵扣联给到我们,我们根据抵扣联向当地税务机构查询税票的真实性,根据时间段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增值税票以核查真实性。”
“同时,我们还会要求客户提供应付方所有的收款记录,包括银行转账和银票,用到账金额与应收账款金额金额进行对比。”该从业者补充道,“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例如,可能会出现税票与应收账款并不完全对应的现象、退货风险、质保金问题等等,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合同欺诈。”
对于不断踩雷暴雷出的风险敞口,汪静波也曾进行过反思,她总结“之前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有些问题就被忽略了,但这几年下来,泥沙俱下。我们就像老司机开车,越开越害怕,对行业也更有敬畏之心。过去可能只是提一个构想、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相信了;但现在行业的运作更加精细,需要更扎实地践行。”
“无论在宏观周期的哪个阶段,诈骗始终是诈骗。”上述人士称,如果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而一味地推卸责任,上千亿资产管理规模的诺亚,未来仍会出现再次踩雷的可能。
第三方理财模式之困
不断的风险敞口之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第三方理财机构共同面临的商业模式困局。
受益于早年高端理财市场的空白,以及房地产信托产品的代销的暴利,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第一桶金来的轻松而快速。但在潮水逐渐褪去后,依托代销模式依然留存在各家第三方理财机构基因里。
从第三方理财行业较为发达的海外成熟市场来看,其收入来源主要是专业理财规划及咨询,会员,推荐产品实现利润的分成,以及作为通道获得的销售佣金。而尽管国内第三方理财行业近年来一直在呼喊转型,但收入依然主要靠作为通道获得的销售佣金。
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理财机构在销售端会因业绩压力出现重点偏移,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以代销产品销售为重点。以至于2014年原银监会下发的99号文,全面禁止第三方理财机构“直接或间接”推销信托产品后,行业依然在收入压力下,寻找代替信托的理财产品进行销售。
作为行业龙头,诺亚财富收入一大部分依然是以来代销模式的财富管理业务。不过在资产管理业务上,诺亚财富依靠歌斐资产在财务指标上已然开始显现效力:2018年来自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为7.485亿元,产生的净利润为3.532亿元。
但在多次踩雷,包括本次承兴事件中,诺亚财富的这一转型可谓风险重重。根据诺亚财富年报信息,自2015年股市巨幅波动后,歌斐资产重点转向了信用类固收产品,这也正是歌斐资产开始频繁踩雷的开始。
被银行传统信贷高门槛排挤出的企业,与在市场中没有太多挑选地位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一拍即合,大量非标债券融资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流向“高净值人群”客户。在流动性充足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投资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在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其风险会大规模暴露。
汪静波在7月8日晚间的内部信中表示,诺亚财富需要摆脱巨大的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从非标固收产品驱动到标准化基金驱动;组合型、净值型产品是唯一的方向。
但与代销依赖症相似,第三方理财机构摆脱非标固定收益资产路径依赖,阻力重重。尤其在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新政下,属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空间更加狭窄。对于银行子公司而言,发行的理财产品可以直接对接优质资产,而第三方理财机构因实力和牌照问题,无法与其相争。
“如果通过这件事可以改变公司基因……那么,诺亚和歌斐将真正成长为一个国际标准意义上的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汪静波称。
一位金融行业人士对腾讯《潜望》评论,“改变公司基因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变相承认了诺亚是一家资产销售公司,而非财富管理公司。”
汪静波是股神巴菲特的信徒。诺亚财富的名字即来自于巴菲特对投资者所说过的一句话,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诺亚不是在豪雨降临的时候才造方舟。”汪静波将“豪雨”认作灾难,而“诺亚”孕育新生。
然而,经历此番“豪雨”,是否能使诺亚财富焕发新生?